读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

匆匆忙忙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我读书向来没有什么耐心,碰到有趣的,让人沉迷的故事,总会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常常翻书读到大半夜,就想一口气看到大结局。好书烂书顾不上分辨,也从不会像别人那样细细咀嚼书中的妙处。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大概就是我读书的样子。

《一句顶一万句》当然是本好书。但既然读的匆忙,也就很难品出所有的妙处;我只谈谈我粗浅的感受。

……

第一个读到的是沟通。

《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亲密关系,多是从几句话开始,我爱说,你爱听,哪怕只见过一面,能说到一块去,就成了朋友情人。而《一句顶一万句》里面的反目成仇,也多是从几句话开始。几句话起了误会,几句话冒了戾气,我不爱说,你不想听,哪怕是朝夕相处的爱人,说不到一块去,就成了冤家。

一开始我想,会不会是过去人们的精神生活过于匮乏,对“说话”这种略偏些精神诉求的沟通形式产生了过于强烈的依赖,因此才会对着几句话这么较真;后来又仔细想了想自己这么多年以来亲身经历的事儿和亲眼见到过的事儿,却又是另有一番感受。

读初中时,我有俩特别好的朋友,A 和 B 。A 和 我关系特别好, B 和我关系也特别好,但 A 和 B 只是普通朋友,交往不深。A 爱玩,总喜欢跟一些刺头玩到一起去;虽然个子不高,但为人圆滑,也能融入到那个圈子里面,姿态就不免会放低些。有次 B 和我天南海北的瞎聊天,不记得聊了啥,就记得最后聊到了 A 。B 半开玩笑的说, A 有些时候,好像一条狗唉。我现在很难确切的回忆起 B 说这句话时的表情,也想不起我自己当时的反应;但这话说完没多久,就传到了 A 的耳边。A 勃然大怒,开始处处针对 B ,并开始用各种方式鼓动我跟 B 断交。

我很喜欢 B ,也很喜欢 A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这是我应得的,因为这话是我传给 A 的。我年轻时候一门心思只爱学习,人情世故则是一塌糊涂;我觉得 B 当笑话来讲,显然是没有当真,于是也当笑话给 A 讲,结果既伤害了 B ,也伤害了 A 。此事我至今未能释怀,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傻逼,也实在是对不起 A B 。

我现在变得不爱说话,非必要宁愿自己一个人待着读书,大概也是觉得自己过去说了太多傻逼话所致。

……

第二个读到的是不值。

《一句顶一万句》讲了好多事,跨越了几代人,掩卷时颇有种沧海桑田之感。前面人心心念念纠结半生的事儿,几个章节之后,已经没人在乎了;前面人恨不能杀之而后快的冤家,几个章节之后,已经没人认识了。杨百顺出延津时,我替他着急,牛爱国回延津时,我却只能为他叹息。

有太多人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别扭一辈子,真的是不值。

我在很早之前想明白一件事儿,我也时常拿来劝别人。如果现在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十年后不会记得,那这件事情就是小事儿,就没什么了不起,不值得你为此纠结、伤心、生气。所以我现在处事略有些佛系,虽然偶尔也会着急上火,但总不至于挂心,遇事看得开,事后想得少,情绪散的快。这是好事儿,我也常以此自得。

……

《一句顶一万句》的行文略有些絮叨,却很亲切,很像一位老人在跟你说些家长里短的闲事。相比而言,《白鹿原》就显得有些玄虚。

改天再精读几遍吧,若有新的体会再说。

平庸的 Wednesday 随想

评论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