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庆余年

这段时间,抽空重读了一遍猫腻的小说 庆余年

这部写于 2007 年的小说,脑洞够大,写作技巧也足够出彩,许多深埋下的伏笔在最终揭开的那一刻,总能给到我拨云见日或拍案称奇之感受。这些优点已经足以支撑起一部优秀的网文小说。

而在此之外,作者 猫腻 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也很有一套。小说读完,闭上眼睛稍稍回想,几个角色就性格鲜明的浮现于脑海之中:理工科的理想主义者叶轻眉,机关算尽的阴谋家、内心坚定的追随者和关怀备至的慈母陈萍萍,冰山暖男五竹,村姑才女海棠朵朵,非人的四大宗师……唯独主角范闲的形象始终摇摆不定,令人看不分明。或许其他几人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唯独范闲缺乏远大志向而只是想好好活着吧。

阅读更多

7个习惯

刚读完一本书,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说起来,以往我对这类(成功学的)书籍,向来是持着敬而远之,绕道而走的态度。总觉得里面讲的无非是翻来覆去回锅了几百遍的心灵老鸡汤而已,除了跟朋友吹吹牛逼或给自己(偶尔的)打打鸡血之外并无实际用处。再者,你要教我 1+1=2 这类纯粹客观的知识理论或者 大变活人 这类能够小露一手的经验技能也就罢了,你竟然胆敢想教我怎么做人?

我可去你的吧。

所以当我莫名其妙的读完这本书,并且还觉得里面说的东西还颇有道理之时,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自己给自己上演了一部傲慢与偏见?

既如此,我还是分享一下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所得所知吧,也算是一个简单的整理和回顾。

阅读更多

一句顶一万句

匆匆忙忙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我读书向来没有什么耐心,碰到有趣的,让人沉迷的故事,总会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常常翻书读到大半夜,就想一口气看到大结局。好书烂书顾不上分辨,也从不会像别人那样细细咀嚼书中的妙处。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大概就是我读书的样子。

《一句顶一万句》当然是本好书。但既然读的匆忙,也就很难品出所有的妙处;我只谈谈我粗浅的感受。

阅读更多

sea

遗忘之海 讲的是一个超级简单的小故事。

勇敢聪慧的7岁小男孩,拥有超自然力量的11岁小女孩,古怪且有点恐怖的坏蛋。

还有农场里边儿的那片森林和海洋。

尼尔盖曼 非常擅长写这种故事。用不太长的篇幅,构建一个光怪陆离的小角落,讲述一个充满了勇气和成长的小童话。蜘蛛男孩 是这个调调,乌有乡 是这个调调,坟场之书 是这个调调,遗忘之海 同样也是。

遗忘之海 的主体故事中,我们跟着小男孩的眼睛来冒险,能发现不少的童心童趣,这一点很像鬼妈妈。故事中那些冷不丁冒出头的小惊悚桥段,也很像鬼妈妈。故事里的小男孩跟卡洛琳一样勇敢聪慧,可不幸的是小男孩所遭遇的困境并非是依靠他自己的勇敢和聪慧就能解决掉的,所以那个神秘而坚定的小女孩带来的安全感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看着小男孩和小女孩,一起经历了那么奇妙或诡异的冒险、一起解决了那么古怪而强大的坏蛋,甚至看着小女孩扑到了小男孩身上,为他抵挡住那些致命的伤害……我以为我会在后面的故事中看到,小男孩同赫姆斯托克家一起分享着对小女孩的思念和悲伤,一起等待着小女孩的苏醒和归来;但随后我就眼看着小男孩,把这一切瞬间遗忘。

就像一滴深色墨水,被丢入了深沉的海洋,那颜色迅速消融,一小会儿就再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你到底多大?”

“十一岁。”

我思索片刻,问:“你十一岁多久了?”

她笑而不语。

leibowitz

莱博维茨的赞歌,是 小沃尔特•M•米勒 于1960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该作于次年荣获雨果奖。

说起来,想要装逼的话,就应该读这种小说。某某某的赞歌,听起来就有一种汹涌澎湃的史诗感;偏偏莱博维茨这个略显生僻的名字,又能给到听众看客一种奇妙的疏离感。仅凭书名,就能表现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暗搓搓的热烈情感,显得逼格极高。

我自然就是被这书名给吸引进来的。在此之前,无论是 小沃尔特•M•米勒 这个名字,还是所谓的 “《辐射》系列游戏的精神文本” 这一定论,都未曾对我产生过任何的吸引力。

我抱着硬啃生涩旧作的心态,打开这本书;但整个阅读过程却出乎意料的顺畅,剧情本身也对我表现出足够的吸引力。于是我就在一天之内把这本书读完了,掩卷之余,沉重和舒畅两种情绪同时压在心底,让我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我爱读书,也爱玩游戏。这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两种爱好,我所追求的是超脱现实之外的某种 可能性 ,而读书和玩游戏则是沉浸于此的具体手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厌恶带有功利性目的的读书,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和亵渎;唯有小说才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具有足够想象力的优秀科幻小说,经常会让读书沉迷的我浑身战栗,鸡皮疙瘩迅速勃起。

我曾是如此向往未来的世界,以至于时常惋惜自己无法见到几百年后的科技奇观。

莱博维茨的赞歌 这本书,描述的依然是未来的某种 可能性。作者 小沃尔特•M•米勒 参加过二战,又在冷战期间承受着核平世界的杞人之忧,对未来充满着悲观、恐惧与忧虑。在小说里面,核战争的爆发无可避免,人类虽于废土之上重建文明,却无法逃脱自毁于核爆的宿命。 小沃尔特•M•米勒 将文明复苏的希望留给了宗教,但即使是他的宗教,也并未在书中领导人类结束轮回,摆脱宿命。书末,莱博维茨的信徒们带着他们所守护的知识,乘船前往半人马星座,开启了另一个轮回。

宗教的力量自然是强大的,有信仰的人往往拥有极强的奉献精神,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爆发出非人的力量。 小沃尔特•M•米勒 本人即是一个天主教徒,所以他也对书中的宗教力量寄予了非常美好而崇高的想象:信徒们虔诚、睿智、坚韧不拔、自我奉献、自我克制。他们庇护了人类的智者,守护着人类的知识,却未曾贪慕权力,始终谨慎的游离于世俗纷争之外……而这实在是太过理想主义了。我相信宗教信仰所拥有的力量,却始终不敢信任那些狂热信徒的理智:在那愚昧而野蛮的过去,那些虔诚的信徒们曾经做下多么恐怖而邪恶的事情,我想我们都知道。

抛开我幼稚的可笑的怀疑论调不谈,我最喜欢的是书里面的第一个故事。 小沃尔特•M•米勒 对废土的描写生动而深刻,烈日之下,灼热的气浪、滚烫的沙石和饥饿的秃鹫仿佛就在眼前。虔诚的菜鸟修士弗朗西斯在命运的指引下找到了一个辐射避难所的废墟,以及他所信仰的圣莱博维茨的几件遗物。我们能够看到在文明衰退之时,回归愚昧的人们如何理解他们所眼见的一切,如何崇拜他们所不理解的一切。弗朗西斯对某种名为 辐射 的怪物的想象和恐惧让人忍俊不禁,对某个名为 6-B单元晶体管控制系统 的蓝图的崇拜却让人唏嘘不已。故事在弗朗西斯的脑袋上中了一箭的瞬间戛然而止,愚昧的杀手们并不会知晓他们杀死的这个普通修士曾为人类的文明做过什么,或许,即便他们知道了,也毫不在意。

但愿我们的文明永远不需要承担这些苦痛。

hello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原则

瑞达里欧是著名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

他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所以《原则》一书中大多数的案例都是他和他的朋友在股市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和预测。

通过市场交易赚钱是很困难的。对此,才华横溢的交易者和投资家伯纳德·巴鲁克形象地说道:“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放弃一切其他东西,像医科学生研究解剖一样仔细地研究市场的整个历史和背景,并研究所有主要上市公司——如果你能做到上述的一切,同时你还拥有赌博者的镇定、洞察者的第六感和狮子的勇气,你才有可能抓住一丝机会。”

瑞达里欧把寻求成功的旅程比作是一场冒险。

阅读更多

哈利波特

终于将 哈利波特 系列电影的全集给看完了。

记得第一次见到哈利波特系列,大约是2001年左右,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对各种有趣的课外读物的需求,正是可谓欲壑难填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两三个小书店,每到午饭或晚饭时间,就挤满了来自附近学校的、同样欲壑难填的学生。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杂志叫做科幻世界,最喜欢的作者应该是写过 《异域》和《爱别离》的何夕。

幻想类的小说,在我们的那个年代、我们的那个偏远小县城里面,几乎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自某个暑假我在我堂二哥家里无意之中翻看到几本名为科幻世界的杂志之后,我那无处安放的脑洞,就被这种想象力突破天际的文体形式,给熨烫的妥妥贴贴。

自此之后,我几乎是以一种莫名的狂热心情,来收集着名为科幻世界的每一本小说杂志。月初去书店,拿到最新一本科幻世界的时候,几乎是那段时间我最为开心的时候。

阅读更多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